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山东大学第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候选人——韩琳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1日 14:58    作者:    点击:[]


韩琳,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海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并以专业第一保送至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后,研发用于单细胞生物信息分析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突破了传统生物医学在单细胞水平生物信息获取与检测分析的瓶颈,2015-2016作为首席科学家进行高通量单细胞功能因子检测芯片,发明了高通量单细胞印刷技术,推进了相关产品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从事微电子与生物医学、海洋环境交叉领域的研究,现已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高增敏金属纳米结构材料与聚集体生化传感器研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课题、山东大学青年交叉科学群体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近五年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实现多项科技成果技术转让(其中1项达到1000万元)。

韩琳教授事迹介绍

胸怀家国,从基础物理走向交叉学科前沿

韩琳教授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型人才。她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背景的优势,针对国家重要需求,以微电子和新型材料为基础,以新型微纳传感芯片为桥梁,以生物、医学、全民健康、海洋环境等为应用出口,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从材料生长、传感器件/芯片设计、微纳加工到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传感信号检测、高通量生物信号分析等全链条的交叉型实验平台,聚焦高性能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生命健康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材料设计、传感结构设计与组装和芯片集成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微电子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首次提出了基于纳米材料自组装和微流控芯片集成的生物分子微尺度精准/可控微印刷方法,实现了高灵敏、高可靠和高通量的多种目标生物分子光电子信号检测的条形码微阵列生物传感器,开辟了体外分子诊断的新领域,并实现了肿瘤标记物检测和核酸快速检测成果的技术转化;(2)发明了单细胞印刷技术,结合条形码微阵列和高灵敏荧光检测技术,实现高通量、实时、快速的单细胞功能精准评估,应用于CAR-T治疗细胞功能评估和质量控制,在知名制药公司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项目上实现了产业化应用;(3)针对新型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稳定性问题,基于材料界面电子散射机制的理论研究,提出异质结场效应界面调控机制,首次实现了InSe-Se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场效应电子迁移率突破2000cm2/V.s,并应用于坐骨神经信号、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肿瘤标记物的高灵敏检测。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65项,授权15项,其中美国授权发明专利4项。US9882167B2等专利被世界知名企业转化应用,20201055269262020105526555等专利实现了1000万元的技术转让。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山东大学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等10余项科研项目。新型生物分子检测芯片及相关设备可以实现检测产品的国产化,在人类健康和环境监测中具有千亿的市场规模。

润物耕心,传道授业严师慈母

韩琳教授不仅学术成果突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学生方面,韩琳教授因材施教,根据个人特点安排课题,使得机械、计算机、石油等各专业的学生都能施展所长;她细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在小事中积累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她会和刚进入课题组的学生一起做实验,主动拉近师生距离,不出差时每天都会到实验室答疑解惑,主动发现学生需求;她温暖而循循善诱,鼓励学生主动找自己沟通交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实验室建设完毕,培养学生头两年的艰难时间里,韩琳曾生病输液也坚持中午返回实验室带领学生做实验,也曾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在学校办公,两年间不曾有过片刻的松懈,实验室在她的辛苦运行下步入正轨。

韩琳教授矢志创新,刻苦勤奋、以身作则,在学生培养上认真负责、关爱备至,在生活上作风端正、积极向上,而且在为人处事上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她培养研究生33名,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12名,其中获得校长奖学金2人次,国家奖学金8人次,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3人次,研究生优秀成果奖4人次,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次。3名硕士研究生分别被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东南大学录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3名本科生分别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个本科生团队在2018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上获得山东省赛三等奖,1个团队在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个团队在2022年互联网+大赛中获得山东省金奖。作为核心人员完成“面向现代医疗的生物微电子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韩琳教授胸怀家国,润物耕心,正是有温度的引路人,又是传道授业的严师慈母。她热爱如初,坚定求索,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未来必定桃李满园。



上一条:海洋研究院举办首届研究生“海潮”学术论坛暨2024年研究生学术年会 下一条:海洋研究院举办2023届毕业生主题班会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公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海洋研究院K3楼   邮编:266237   [网站管理]   [会议室预约]
电话:0532-58633267(院办)0532-58633226(实验室)  传真:0532-58633218   邮箱:imst@sdu.edu.cn   鲁ICP备案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