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海洋研究院积极探索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1日 00:05    作者:王俊、许志豪、朱雨森    点击:[]

为建设海洋强国,筑牢蓝色梦想,加深学生对深海大洋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海洋产业的兴趣。2023年7月25日-28日,海洋研究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创新性地开设了首期“海洋认知教育实践”暑期通识课程。该课程以青岛独特、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与底蕴为依托,将游历研学、实地参观、专家报告、教师讲解等方式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圆满成功。

课程团队集体合影照(郭磊摄)

7月25日上午,我院郭磊师生一行人首先前往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园区内,同学们参观了大洋钻探岩芯库,见识到多种多样的科考装备与开采取得的岩芯样本,在所里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对展厅里陈列的各种展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随后,一行人来到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研究室,了解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分构成与应用场景,参观了水合物海底环境模拟实验室,并亲手触摸和观察了人工合成水合物的燃烧实验。

课程团队参观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朱雨森摄)

下午,一行人前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深海之路——科技馆、成就馆。了解到我国在全球深海资源勘探开发上取得的瞩目进展,目前我国在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区的探明数量、海底生物群落样本采集与研究等领域均走在世界前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底科考离不开可靠的机械装备,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蛟龙号”之外,在基地内还存放着“海龙3号”缆控水下机器人,它为海洋科考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参观了深海基地蛟龙号母港码头,带队教师对船舶、港口、航道、水文等方面,结合实地情况进行了讲解。

课程团队参观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杨秀卿摄)

7月26日,团队一行人登上了停泊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岛码头的“科学三号”科考船。该船具有全球航行的能力,能够满足大多数海洋科考作业的要求。岸上基地正在整修的“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迄今为止完成了超过300个海洋科学考察潜次任务。船上的二副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着各种航海知识,首次登上科考船,同学们都很兴奋,纷纷围绕在二副身旁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二副的邀请下,有几位同学坐上了操纵台,戴上了望远镜,体验了一把当船长的感觉。

课程团队参观“科学三号”科考船(王俊摄)

下午的时候大家则是去到了位于市区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参观了所里的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以及海洋生物标本馆。数据中心构建了海岸带-近海-大洋“空天海地”一体化海洋综合观测网络,从而实现了海洋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标本馆是亚洲收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各种珍贵标本充分显示了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蕴藏和高生物多样性。中科院之行,让同学们受益良多,来自中心校区物理专业的徐文康同学说道:“原来海洋学的研究涉及到这么多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希望以后能将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也用于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课程团队参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费梓航摄)

7月27日,课程团队一行人来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参观了园区内的“进军大洋”专题展厅与大洋样品馆。在展厅内,同学们跟随指导老师,详尽地了解了包括多金属结核、硫化物在内的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由来、发展现状与国际公约。随后,一行人赶赴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下设的海洋地质科技馆,郭磊副研究员从地质学角度向学们详细阐释了海洋的前世今生,并介绍了大洋中脊、海山、海沟等概念。科技馆内还有一座展示了我国沿海城市及其周边海域地质构造的大型沙盘,同学们对此兴趣颇丰,郭磊副研究员也利用沙盘向同学们讲解了我国多个海域的研究价值、矿藏储量与战略意义,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海洋强国战略教育课。

课程团队参观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志豪摄)

当日下午,同学们又登上了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的“考古1号”调查船。该船是我国首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装备水平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船长自豪的介绍道。在船上同学们观看了航海日志,学习了观测雷达与识别海图,船长还特意为团队一行人准备了会议室,邀请大家一起观看了我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的发展壮大史。大副说道:“中国考古01号船的建成使用,确保了水下考古工作安全,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效率,填补了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船只的空白。“

课程团队参观“考古1号”船只(王俊摄)

课程的最后一天7月29日,原计划参观“蓝谷一号”海上测试平台,并进行小管岛徒步环岛参观,但因为台风影响临时调整行程。团队回到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驻地,参观了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主要围绕海洋装备团队近些年的科研进展,结合现场实物进行工作模式、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讲解。最后,参观了山东大学博物馆、校史馆以及甲午海战展,我院郭磊副研究员向同学们寄言:“过去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门,让中国人民认识到固我海防,科技兴邦的重要性。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肩负海洋强国的光荣使命,融入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为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不断做出新的贡献”。至此,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2023年暑期海洋认知教育实践课程圆满落下帷幕!

课程团队参观海洋研究院及校博物馆(郭磊摄)


鸣 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蓝谷一号”海上测试平台

感谢以上单位在本课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上一条:“聚焦海洋科技,共创蓝色未来”—海洋研究院2023级新生参观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 下一条:海洋研究院召开“职”通未来,“博”学有道就业经验分享会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公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海洋研究院K3楼   邮编:266237   [网站管理]   [会议室预约]
电话:0532-58633267(院办)0532-58633226(实验室)  传真:0532-58633218   邮箱:imst@sdu.edu.cn   鲁ICP备案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