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海洋研究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7日 21:00    作者:刘浩然,梁御璞    点击:[]

——“你看的不是海,是大国浩瀚的未来!”

2024 年(第二届)海洋认知暑期夏令营暨教育实践课程圆满完成

为建设海洋强国,筑牢蓝色梦想,加深学生对深海大洋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海洋产业的兴趣。2024年7月29日-8月1日,海洋研究院与青岛市地质学会联合组织2024年海洋认知暑期夏令营暨教育实践课程活动,我院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团队郭磊副研究员承担本次活动组织工作。除山东大学学子外,本次活动还有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等单位的老师、研究生及家属团队。该活动以青岛独特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与底蕴为依托,将游历研学、实地参观、专家报告、教师讲解等方式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圆满成功。

课程团队集体合影照(闫祥磊摄)

7月29日上午,团队一行人首先前往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海洋地质展厅内,讲解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海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并带领大家参观了海洋调查船模型和地质样品。接着参观了大洋钻探岩芯库,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罕见的深海地质样本,增进了对深海地质与矿产的认识。随后来到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研究室,参观了水合物海底环境模拟实验室,并亲手触摸和观察了人工合成水合物的燃烧实验。

团队参观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闫祥磊摄)

下午,团队一行人来到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小麦岛观测站。首先来到了观测区,这里是观测站进行数据采集的核心区域,同学们在这里参观了包括水文和气象的一系列监测设备;接着进入了观测站内部的监测区,这里的大型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各种海洋参数。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观测站利用监测系统来收集和分析海洋数据的全过程。

团队参观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小麦岛观测站(朱雨森摄)

7月30日上午,团队一行人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首先参观了海洋科技大楼展厅,这里展示着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史和海洋科学的演变历程,也陈列了一些海洋特色设备。接着来到了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这里汇集了各种先进的海洋装备,包括模拟海洋环境的大型水槽和各种测量设备。最后来到了环科院的大型实验仪器中心,同学们对海洋探测设备和实验仪器表现出浓厚兴趣,参观讲解过程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海洋科学的认识,也激发了对海洋探索的热情。

团队参观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朱雨森摄)

下午,团队一行人来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参观了园区内的“进军大洋”专题展厅与大洋样品馆。在展厅内,同学们了解到了包括多金属结核、硫化物在内的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由来、发展现状与国际公约。在样品馆内,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珍贵的深海矿产资源标本,参观了一系列样品处理实验室,了解了从深海采集样本到实验室分析的全过程。

团队参观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王俊摄)

接着团队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参观了海洋生物标本馆。这里馆藏着各种珍贵海洋生物标本。讲解老师详细介绍了各类海洋生物的习性、分布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参观讲解过程增进了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也使大家意识到了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团队参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俊摄)

7月31日上午,一行人前往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参观了学习综合体,楼内设施先进,环境优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和研究空间。随后来到了工程学院的水槽实验室,这里陈列着大型实验造波水槽,为研究海洋动力学、海岸工程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条件。科研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来模拟真实海洋中的波浪,让大家对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团队参观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刘浩然摄)

下午,一行人前往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首先走进校史馆,这里不仅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更凸显了学校在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等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随后,大家来到了航空母舰成就馆,这里展示了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这些展品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让大家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团队参观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刘浩然摄)

接着团队乘车经过了青岛新栈桥-深蓝之光和海军公园,新栈桥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灯光效果,成为了青岛的新地标,海军公园陈列着各种海军装备模型,包括军舰、潜艇和飞机,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海军发展的见证。

8月1日上午,一行人前往“蓝谷一号”海上测试平台,科研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设备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探等研究工作。随后,大家前往了小管岛,进行了一次环岛徒步地质研学,探索了岛屿丰富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同学们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对海洋科技的潜力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团队参观“蓝谷一号”海上测试平台和小管岛(梁御璞摄)

下午,一行人前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参观了深海之路——科技馆、成就馆。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我国在全球深海资源勘探开发上取得的瞩目进展,并近距离参观了“蛟龙号”和“海龙3号”等先进的海洋设备。接着大家来到深海基地码头,老师对船舶、港口、航道、水文等方面,结合实地情况进行了讲解。同学们震撼于这些先进的海洋设备,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自豪感,激发对海洋科研热情和探索精神。

团队参观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梁御璞摄)

至此,2024 年海洋认知暑期夏令营暨教育实践课程圆满落下帷幕,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启发,对海洋科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次夏令营不仅增进了学生们对海洋科技的前沿动态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对海洋探索和保护的责任感。我们期待这些年轻的心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未来海洋科学领域的贡献,继续在海洋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



鸣 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蓝谷一号”海上测试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感谢以上单位在本课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下一条:海洋研究院海洋智能装备团队师生厦门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公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海洋研究院K3楼   邮编:266237   [网站管理]   [会议室预约]
电话:0532-58633267(院办)0532-58633226(实验室)  传真:0532-58633218   邮箱:imst@sdu.edu.cn   鲁ICP备案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