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山东大学第十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候选人——韩琳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5日 08:36    作者:    点击:[]


韩琳,教授、博导,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聚焦面向生命健康和海洋环境监测的新型生物传感芯片与系统研发,开发了10余种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芯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山东省杰青等10余项。在Chem. Soc. Rev.、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件,实现千万级技术成果转化1项。成果被中央广播电台等媒体特别报道。培养研究生50余名,其中多人次获校长奖、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成果奖及优秀硕/博士毕业论文等荣誉。

韩琳教授事迹介绍

挺膺担当,科研报国;心系国需,勇破瓶颈。

面对应用型生物芯片难以兼顾多重性能的技术困境,韩琳教授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优势,以微电子与新材料为根,以微纳传感芯片为桥,融合生物医学、生命健康与海洋环境应用需求,在国际上首次构建起一条贯通材料生长、芯片设计与制备、细胞分子机制研究及信号检测与分析的全链条交叉研发平台,打通“从源头到应用”的科研闭环。

她“化繁为简,剖微析精”,提出了材料缺陷修复调控载流子、材料微纳结构调控电磁场局域分布实现传感信号放大的新策略,克服了传感灵敏性和稳定性难以兼具的科学难题;她“集成创新,为国育芯”,提出了阵列化多通道微流控芯片与传感芯片集成检测的新策略,突破了功能化基底高重复性自组装、捕获抗体或探针微条形阵列印刷、多参量信息获取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超高通量生物传感芯片批量化制备新方法;她“数光成像,智绘未来”,开发了数字化平面荧光信号扫描的芯片检测系统,打通从生物信号获取到人工智能分析的全流程,推动生物传感芯片产业化,在精准医学与临床诊疗中实现落地应用。

此外,韩琳教授作为核心人员完成“面向现代医疗的生物微电子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出版了本科生教材《微纳生物芯片设计及创新应用》和《分子细胞生物学》。

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桃李满门。

在人才培养方面,韩老师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半月至中央,她都奔波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的路途上,拳拳丹心愿做桨,尽渡学海“苦行客”。她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与个性特长量身定制课题,使电子、生物、机械、化学、计算机、石油工程等不同领域的学生皆能各展其能、各有所长。自任教以来,她培养了研究生50余名,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20余名,其中获得校长奖学金2人次,国家奖学金10人次,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5人次,研究生优秀成果奖4人次,山东省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4人次。曾带领学生在2018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上获得山东省赛三等奖,在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22年互联网+大赛中获得山东省金奖。

她始终将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变化放在心上,耐心倾听他们在科研路上的困惑与情绪波动,及时给予温暖的回应与理性的引导。她鼓励学生主动沟通交流,不仅在学术上悉心指导,更在人生道路上提供真诚建议,做学生可以倾诉、可以信赖的知心人。她深知成就感是点燃科研热情的火种,信心是走远人生路的力量源泉,因而格外注重在日常点滴中引导学生积累微小的成功与进步,在一次次肯定和激励中,悄然唤醒他们内心的自信与热爱。她用真心与耐心照亮前行之路,成为学生心中温暖而坚定的灯塔。

韩琳教授胸怀家国,是一位有温度、有担当的科研引路人。在实验室建设初期的艰难岁月,即便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她也始终坚守岗位,常在就医后立即返回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周末也常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学校办公,把对教育的热爱化作点点滴滴的坚持。她甘于寂寞、默默耕耘,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正是这份“躬耕教坛不言苦,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育情怀,让她在重压下依然选择坚韧前行,在繁重事务中始终心系学生成长。无论是实验室初建时期的资源匮乏,还是学生科研启蒙阶段的迷茫彷徨,她总是亲力亲为、悉心指导,用实际行动为团队托起发展的脊梁。她以执着和奉献,带领实验室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实现从“搭建平台”到“产出成果”、从“培养新人”到“团队成型”的飞跃。如今,实验室在她的带领下日渐繁荣,成为孕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播下智慧的种子,迎来科研的繁花,也收获了桃李满园的春光。

下一条:海洋研究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公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海洋研究院K3楼   邮编:266237   [网站管理]   [会议室预约]
电话:0532-58633267(院办)0532-58633226(实验室)  传真:0532-58633218   邮箱:imst@sdu.edu.cn   鲁ICP备案05001952号